序
这个系列我想写一写关于自己读道德经的一些想法和感悟,买这本的书的契机是有一天刷到了道家讲解的视频,还有朋友也一直在说他信道家,然后就在网上下单买了这本《道德经》,大学期间去过很多庙宇大多都是佛寺,很喜欢逛,但我就是不信,我也理解不了那些人点着香对着雕像拜了又拜。
中国的本土教还是道教,就想着了解了解道家,算是自己作为中国人的一点想法吧,想说的话后面都会在这个系列里面说
以退为进
目前已经读到了四十多章了,就从这开始将吧,自己读的时候因为高中语文学的不是太好,文言文简单一点的还能理解,但词义一多,基本就不好理解,所以很多还是看完原文直接看的解读,现在说的是四十一章
原文: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,大笑之。不笑不足以为道。故建言有之:明道若昧,进道若退,夷道若纇。上德若谷;大白若辱;广德若不足;建德若偷;质真若渝。大方无隅;大器晚成;大音希声;大象无形;道隐无名。夫唯道,善贷且成。
最后一句夫唯道,善贷且成
确实没读懂,但中间的这段,光明的道好似暗昧;前进的道好似后退;平坦的道好似崎岖;崇高的德好似峡谷;广大的德好像不足;刚健的德好似怠惰;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。最洁白的东西,反而含有污垢;最方正的东西,反而没有棱角;最大的声响,反而听来无声无息;最大的形象,反而没有形状。道幽隐而没有名称,无名无声。以退为进这个是有同感。
在生活中很多东西感觉到碰的头破血流,其实什么都没有得到,越来越感觉到不争抢才是最大的争抢,就单说这句话,有种翁蚌相争,坐收渔翁之利的感觉,还有对以退为进的理解在有种急流勇退的,见好就收,人性是贪婪的,我也是贪婪的,得小利还是不满足,这是人性,所以能有这种敢于在高峰退出得想法真的难能可贵。
对于退这一点得理解是置身事外的感觉,旁观者清,难得就是抽出自己置身事外,尤其当自己是局内人的时候,以为自己跳出来了,其实还会受事的影响扰乱心智,影响判断,老子前面也说,顺道做事,自然规律如何便怎么做,什么都影响不了自己,这种感觉才是超脱于世外,老子对于道的总结,借我的话来说有一种抽象到不能再抽象的感觉,就像是在编程里面这个道就是 Object
他是有迹可循的,但并不能真正的掌握这个规律,所以才有每个人的德,德是自己掌握的规律依托于道,一辈子做的事情就是无限的让自己的德逼近于那个道,这个退引的有点长了。。。后面还是说一下我想的那个进。
进本质其实不是自己进,是一种借势和外力相因的结果,我前面读到老子讲势,势有起起伏伏,就像是一条波浪,事物的发展也是这样,高低交错,所以我就想到进的原因在于退的早,在本该势高的时候退,将自己的势变低,于是跟别人的势交错而行,当别人处于低谷的时候自己又从低谷到了高谷,所以我想这还是老子对新衰的一个总结。
归总
总共是有80多章,自己读的是有点不太仔细,泛读到现在为止,我能感觉的到老子的思想,道家的思想还是环环相扣的,每一句话在另一句话里能够找到论证,这个确实挺厉害的,后续打算继续写道德经的读感,或者是有兴趣继续看看王阳明的书,还是挺感兴趣他所说的知行合一。
最后想说道教不是教人脱离世俗,摆脱欲望,无欲无求,道本就是一个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东西,就像是一个新角度认识世界的工具罢了。言尽于此,认真吃饭!